close
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(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)的黴菌

皮膚科  王修含 醫師

黑色真菌症(phaeohyphomycosis, pheohyphomycosis)是種罕見疾病,由數種黑色黴菌造成的機緣性(opportunistic)黴菌感染症,常接觸泥土的工作者與免疫力低下的人(如糖尿病、癌症、愛滋病患、使用免疫抑制劑、廣效性抗生素者),是受到感染的危險族群,可產生全身性或皮膚方面的疾病。在皮膚科方面,多以皮下黑色真菌症(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)來表現,典型症狀為形成皮下發炎性囊腫(subcutaneous inflammatory cysts)。

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(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)的代表菌種如下(可能有某些菌種未收入此表):BEPA
Bipolaris

離蠕孢屬(Bipolaris spp.)為泛世界分布(cosmopolitan)的黴菌,但某些菌種則只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,在實驗室培養時,生長相當快速,可於5日內成熟。此菌最常造成過敏性鼻竇炎(allergic sinusitis),亦可造成軟組織感染(黑色真菌症phaeohyphomycosis)、角膜炎(keratitis)、骨髓炎(osteomyelitis)、心內膜炎(endocarditis)、 腹膜炎(peritonitis)、腦膜炎(meningitis)、腦炎(encephalitis)。

Exophiala
外瓶黴屬(Exophiala spp.)為泛世界分布(cosmopolitan)的腐生黴菌(saprobes),存在於腐木、土壤、淡水中,亦可感染魚類,偶可感染人類或其它動物。在實驗室培養時,生長很緩慢。外瓶黴菌(Exophiala),如Exophiala dermatitidis (又名Wangiella dermatitidis,皮炎外瓶黴)可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(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),而Exophiala jeanselmei (甄氏外瓶黴)除了可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,亦可引發足菌腫(mycetoma)。

「黑癬 (黑糠疹)」(tinea nigra)又稱為「表淺黑色真菌症」("superficial phaeohyphomycosis"),是發生於手掌與腳掌的淺層無症狀黑色斑塊,並非真正的皮下黑色真菌症,其致病菌為Exophiala werneckii (又名Cladosporium werneckii 或 Phaeoannellomyces werneckii),現已重新分類且改名為Hortaea werneckii,不再分類於外瓶黴屬之下。

Phialophora
瓶黴菌屬(Phialophora spp.)為泛世界分布(cosmopolitan)的腐生黴菌(saprobes),存在於土壤、腐木、淡水中的肉屑殘渣,在實驗室培養時,生長很緩慢。疣狀瓶黴菌(Phialophora verrucosa)可造成黑色真菌症,如皮下囊腫(subcutaneous cyst)、骨髓炎(osteomyelitis)、真菌性關節炎(mycotic arthritis)、腦部真菌感染,甚至發生全身性瀰漫感染。

Alternaria
鏈格孢菌屬(Alternaria spp.)為泛世界分布(cosmopolitan)的黴菌,存在於植物與土壤之中,在實驗室培養時,生長相當快速,可於5日內成熟。此菌通常只是腐生菌 (saprobes),不會致病,但偶可造成甲癬(灰指甲)、潰瘍性皮膚感染、深部軟組織感染(皮下黑色真菌症,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),亦可引起眼部感染、慢性鼻竇炎(chronic sinusitis)。
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「部份」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(皮膚科王修含醫師)與出處(skin168.netskin168.comskin168.org)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。】

以下是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供的參考資料:
http://web.cdc.gov.tw/ct.asp?xItem=3854&ctNode=799&mp=160
什麼是黑色真菌症? 
 黑色真菌症是一種不常見、屬機緣性、由一群黑色黴菌所引發的黴菌感染症。 Phaeohyphomycosis是指許多由黑色黴菌所造成的皮下或全身性疾病,Chromomycosis一詞則更廣義地包含了 Phaeohyphomycoses以及含黑色顆粒的足菌(dark-grain mycetomas)等在內所有具色素的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症。

黑色真菌症的流行概況為何? 
 黑色真菌症為一種遍及世界各地的疾病,無人種的差異,但較好發 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赤足農田工作人員,此乃因這些致病原常存於這些區域的土壤或腐朽的木材、植物中。除了人以外,在魚類、鳥類、貓、犬以及馬亦有零星的 病例報告。
 人的病例中,通常男性因工作的關係以致發生率較高,一般而言,下肢末端是較常發生病變的部位,被認為是與土壤有較高的接觸機會有 關; 但是在已開發的國家,如日本或澳大利亞,則不見此種傾向,而以上半身的感染例較常見。

黑色真菌症有什麼症狀? 
 本病在臨床表現上分為兩種形式,皮下性及全身性。皮下黑色真菌症的 症狀為產生小型粉紅色結痂的丘疹(papule),並帶有些許癢感,但鮮少會有痛感;有些丘疹呈現扁平狀。全身性的感染,通常係經由呼吸道的途徑。偶爾, 病原菌亦可能經由血行而散播至腦、淋巴結、肝、肺及其他臟器。腦型黑色真菌症病患,於臨床上會出現頭部或頸部疼痛、嘔吐、發熱以及僵直等症狀。

黑色真菌症的傳播途徑? 
 致病原好存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土壤以及腐朽的木材或植物中。皮膚表面 的傷口遭受黴菌的污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模式,尤其是與土壤或木屑直接接觸者;全身性的感染有可能是經由呼吸道吸入後由肺部起始。雖然創傷為引發感染的重要因 素,但於糖尿病、白血病、免疫抑制、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廣效性抗生素的病患,較易發生此機緣性感染,症狀也較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嚴重。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本病會 直接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。

誰是黑色真菌症的高危險群? 
 農林工作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

黑色真菌症要怎麼治療? 
 外科手術再合併使用體表擦拭的抗黴菌藥物 (如:thiabendazole、5-fluorocytosine、amphotericin B),可說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,但如果病灶並未完全切除乾淨,則容易復發。 若是全身性較嚴重的感染,在選擇的藥物上可以選擇Itraconazole合併或不合併Flucytosine。

黑色真菌症的防治方法? 
 1. 有皮膚傷口者要特別注意保護,注意衛生。
 2. 避免赤腳在地上行走,也應注意不要赤足於農田中工作。
 3. 預防免疫不全者(糖尿病、白血病、免疫抑制、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廣效性抗生素的病患)得到重症黑色真菌症,如小心預防病房盆栽植物污染和病房隔離措施,加強消毒。

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「部份」轉載(請勿全文轉載),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(皮膚科王修含醫師)與出處(skin168.netskin168.comskin168.org)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。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修含診所王醫師 的頭像
    王修含診所王醫師

    王修含診所皮膚科王修含醫師-電波拉皮

    王修含診所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